2021年,我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工作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契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为我县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创造新机遇。
一、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为行动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1.加强农村领导小组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委议事协调机构管理,发挥统筹推进农业领域工作的作用,明确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及28家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通过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抚顺县农业领域及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开展。
2.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按照上级关于扶贫机构调整的工作部署,经抚顺县委、县政府同意,抚顺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组为抚顺县乡村振兴局。2021年6月2日,抚顺县乡村振兴局在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张军同志及局内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的见证下举行了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县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新时代。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三向培养”工程。在选拔带头人、领头雁上继续下功夫。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393名“三向培养”对象走上村干部岗位,占“两委”班子人员总数的73%。全县先后有146名培养对象成为省市县乡“两代表一委员”,32名培养对象获得县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成为团结群众、带领群众,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4.开展多样农业专题学习。县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安排抚顺县乡村振兴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依托“三会一课”、辽宁省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平台等线上学习机会,巩固和强化对农村工作新形势、新理念的学习效果。
(二)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一方面是保障粮食产量。2021年抚顺县粮食生产总面积达25.01万亩,粮食总产量2.66亿斤,其中玉米产量12.55万吨;大豆产量0.026万吨;水稻产量0.59万吨;薯类产量0.17万吨。粮食生产总体呈稳中上升态势。另一方面是积极落实农业补贴。2021年截至目前,我县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86.13万元;一次性补贴309.8万元;生产者补贴1249.54万元,极大的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提供了保障。
2.实施严格耕地保护。一是推进高标农田建设。2021年度抚顺县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共投入财政资金3812万元,新增加粮食产量168万公斤、农民纯收入711万元。二是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落实国家省市黑土地保护工作要求,出台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扶持政策,在国家、省、市补助的基础上,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农户每亩补助30元,2021年全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3万亩。三是继续排查“大棚房”问题。经大棚房前期排查和“回头看”再排查,我县设施农业大棚共3153栋,园区占地面积6673.65亩,未发现“大棚房”问题。
3.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作为抚顺县主要经济作物,2021年以抚顺单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总面积达到0.46万亩,生产总量达到5000万袋;全县新建设施农业面积420亩,设施农业播种面积0.55万亩;“两品”认证品种数达到26个,企业11家。积极开展有机、绿色认定续展工作,有机产品达19个,认证面积1.2万亩。
4.提升产品供给质量。一是保障畜禽产品供应量。截至12月,全县生猪饲养量9.4万头、出栏3.98万头;肉牛饲养量1.43万头,出栏0.32万头;羊饲养量11.43万只,出栏2.96万只;禽饲养量701.53万只,出栏540.49万只,畜禽肉产量1.56万吨。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力度。截至目前,协助完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任务140批次,市级190批次,合格率99.7%。开展渔政抽样2次;检查兽药经营企业40户(次),完成省市“瘦肉精”检测工作,共采集尿样113头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完成省级监测鸡蛋药残留任务17批次;猪肝3头份,猪肉采样20批次;抽检饲养环节自配料5份次;共排查肉牛养殖户98户,肉牛158头;肉羊养殖户110户,肉羊173只。
5.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后安镇、汤图乡和马圈子乡为产业核心,发展农产品加工聚集区,食用菌全年栽培面积5000余亩,依托三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形成了区域菌种繁育、基地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引领全国食用菌繁育推加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聚集区。
6.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促进农业产业与旅游业融合,重点打造“抚金线”沿线产业带和“通武线”沿线产业带。全县设施农业园区、果园、食用菌基地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园区软硬件设施和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共23处采摘园对外开放。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园。目前,三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正在等待评选结果。
7.强化产品市场开拓。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抚顺单片黑木耳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以发展大果榛子和寒富苹果为主的干鲜果经济林15.4万亩,产量6.48万吨,产值达2.59亿元。其中,寒富苹果2.11万亩,年产量1.3万吨,“苏子富春”牌寒富苹果获“辽宁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果榛子3.25万亩,年产量0.08万吨,“抚顺县大果榛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蚕场面积8.5万亩,全年放养1180把,茧产量1200吨,“抚顺柞蚕”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8.加大技术推广服务。一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等重要机械化生产所需用具的补贴力度,2021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4%。二是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目前我县最大粮食企业抚顺县万仓浩粮食储备中心有限公司正深入实施“辽宁好粮油”行动计划三年项目,以促进我县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和储备能力。
9.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立足科技,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一是加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全县共确定22名合作社辅导员,负责指导辖区内农民合作社制定章程,指导全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二是加强基层农技指导,结合基层农技项目,全县主推种植品种15个,遴选主推技术32项,基层农技指导员73名,全年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上门指导服务累计900余次,指导农户7000余人。
(三)深入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环境
1.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是开展“美丽宜居村”创建。2021年1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创建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二是推进农村改厕工作。2021年全县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700座,在新建的同时,对2013-2018年建设问题户厕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目前,部分户厕已经做去功能化处理,并与农户签订《告知书》,整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中。三是改善村居环境。2020年抚顺县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全部完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等“八乱”现象明显减少。四是全县范围开展河湖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出动宣传车辆10台,发放传单4200张,粘贴通告190张,出动工程机械287台次,出动运输车辆669个台次,人工747人次,投入资金109.8万元,清理河道垃圾22580立方米。
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减少面源污染。2021年全县农药使用量降低1.09%,农药利用率4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3%以上,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全县大型规模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100%和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7%和80%以上,建立村级废旧农膜回收点95个。二是加强污水治理。完成后安镇南章党村和前安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各1处,完成汤图乡石棚子村污水治理项目。根据上级要求对农村黑臭水体进行排查,目前未发现农村黑臭水体。
(四)大力培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举办了“百年征程·百图抒怀”书画展、“念党恩 敬国魂”图片展等活动。二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三块石抗联遗址被成功列入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项目储备库,提升革命遗址的展示利用水平,彰显革命遗址和文物内在价值。三是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举办辽宁省春季旅游暨抚顺县第五届梨花赏花推广季启动仪式,助力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县图书馆分馆建设进展顺利,四个分馆已经通过验收。四是积极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峡河乡党委第一副书记刘育民获评全省最美志愿者称号,马圈子乡吕佳媚被市委宣传部推选为新时代好少年,前安村、西古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2.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建立抚顺县文化志愿者队伍,现有骨干队员30余名,不定期深入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中心,进行免费文化艺术培训和指导;让文化爱好者逐步成长为基层的文化骨干,通过各类文化指导和培训及文化志愿者的带动,实现了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3.强化改进乡村风气治理。一是全面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依托乡镇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确保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集中开展新一轮矛盾纠纷大排查,排查重点群体8个,重点人员278人,全部落实包保措施,有效减少“民转刑”案件和激情犯罪的发生。二是拓展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在公共行政服务大厅成立巡回法院,让信息多跑路,企业、百姓少跑腿;县司法局为10所中小学配备了双法制副校长;除此之外,创建了评理说事点发挥基层调解作用。三是全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对2018年以来查结的扫黑除恶线索涉及“村霸”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采取查阅档案卷宗、摸排重点人员等方式,对全县95个村、2个社区,分别由各村包村领导及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进行排查;在村级层面,截至目前,暂未发现“村霸”问题。
(五)统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建设
1.开展村庄规划规范村庄撤并。一是形成村庄布局规划初步方案。结合全县95个行政村社会、自然、产业发展等特点,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和暂不分类”5类村庄,26个重点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方案已基本完成。二是村庄建设边界线初划。积极组织乡镇召开专题会议,根据乡镇上报,新增村庄建设用地100.6公顷,项目28个,并结合实际进行落实,确保我县“十四五”乡村振兴开好局。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95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三资”软件系统,实现了政经分离;指导村级建立了资产、资源台账,并规范了村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按照省级《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批复》(辽农领办〔2020〕9号)文件,确定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和马圈子乡金斗村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村。
3.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保障电力供应。全县2021年综合电压合格率99.859%,同比增长0.018%;供电可靠率99.847%,增长0.037%,圆满完成各项运行指标。二是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辖区8个乡镇95个行政村全部设置标准化的室内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并配有符合室外文化活动广场,目前,便民利民的“15分钟群众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三是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2021年,投资2011万元,维修改造农村公路37.57公里,其中县级公路2条、乡村级公路7条;10月份,抚金线获评“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健全完善了“路长制”工作机制,制定《抚顺县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通过设立路长公示牌的形式,实施“路长制”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并进一步完善“智慧路长”APP平台使用。
4.推进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网络覆盖工程,全县8个乡镇、95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网络覆盖;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截至目前,已完成基站选址勘察17个,进场施工17个,正式开通11个。建设数字乡村平台,提供一系列生活需要的便民服务,目前,已在石文镇、马圈子乡开展了推广活动。
5.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保障乡村医疗水平。先后两次投入近70万元,改造27个村卫生室、新建1个村卫生室,达到了每个行政村有一个合格的村卫生室的目标。同时,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持续强化对医务人员业务的培训;加强村医管理,履行签约服务内容、提高签约服务质量、规范提供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提升教育水平。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建设,全县共开展拉手共建活动9次,举行校间交流课30次,299名教师参与了拉手活动,提高各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同时也优化了学生成长环境。三是提升就业服务。利用乡镇大集人员聚集的优势,多渠道收集企业用工信息,为贫困劳动力送信息、送政策、送岗位,举办用工洽谈会10场,为96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对“三无”贫困劳动力实行公益性岗位兜底,共开发村级公益性扶贫岗位21个,安置贫困户21人;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培训贫困学员68人次。四是提升乡村福利待遇。2021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了15%,年标准提高到5772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通过农户主动申报、基层干部摸排、部门数据比对的方式进行监测,我县共识别边缘易致贫20户43人,无脱贫不稳定户和突发严重户。边缘易致贫户享受与脱贫户同样的帮扶政策,在产业扶持、医疗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防贫保等扶持政策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危房改造5户、保险理赔1户、享受一站式结算3人、学生资助4人。通过帮扶,6户16人风险消除。
2.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全县扶贫项目资产总额597.30万元,其中经营类固定资产1项,资产总额12.05万元。长期股权投资类资产13项,资产总额585.25万元。召开确权工作会议,制定了《抚顺县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细则》,指导乡镇对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并纳入“三资”管理平台。截至目前,我县资产累计收益72.52万元,累计受益的建档立卡人口355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0.2万元以上。
3.加大农业产业帮扶力度。切实强化农业产业政策扶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基地提档升级,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一方面,确定食用菌为我县扶持主导产业,全力实施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2021年乡村振兴资金涉及6个乡镇,102户221人,资金142.3万元;通过产业带动人均收入达6600元以上,实现了产业扶持项目稳定增收。另一方面,采用叠加式产业扶贫的方式,通过收益分配方式,培育壮大联农带农机制,逐渐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脱贫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持,全县共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7户456人,累计已投入扶贫资金1619.886万元。
4.大力培育新农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共2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2家、县级示范合作社7家;全县示范家庭农场共13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
5.全面促进农村农民消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全县有冷藏库42座,冷库总容量21000立平方米,冷却物冷藏量720万斤,冷藏车2辆。富春、三友等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完善终端销售环节的冷链管理,加快发展生鲜食品配送。我县还积极组织富春、三友农业、燊禾菌业三家企业申报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储备项目。
二、目前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优化还需加强
目前,我县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目前仍存在矿业“一业独大”、非矿等接续产业发展缓慢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的情况。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交叉融合程度还要进一步加深。乡村产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还不够强。
(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稀缺
我县虽定期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指导等活动,但是农业研发、推广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人员编制少,懂专业、懂技术的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一些老专家、老技术人员退休,人才稀缺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两区”划定范围仍需调整
抚顺县县域内耕地面积为396519.86亩,“两区”划定工作任务为26万亩,占全县耕地高达65.77%。同时,相较于抚顺市其他县区来说,我县“两区”的耕地占比也偏大。另外,由于我县耕地中坡地较多,并且“两区”划定工作中要求超过15度的坡地不予划定,可以划入“两区”的耕地较少。因此,我县“两区”划定26万亩的目标任务过大。建议上级部门帮助协调两区范围调整工作,以便我县有效推进项目及规划进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转型,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和乡村发展,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一)加强党的领导
1.扛起政治责任。发挥好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健全议事协调、督查考核等机制,并做到继续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
2.加强干部培养。加强县乡村三级“三农”工作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3.持续扫黑除恶。依法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巩固提升扫黑除恶成果,净化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环境。
4.提供人才支撑。精准开展培训,塑造职业农民;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激励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吸引外来人才投资兴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夯实产业基础
1.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三区”建设,做好特色产业、有机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黑木耳、香菇、灵芝等食用菌产业,努力保证食用菌产量不低于5000万段。通过“两品一标”认证,注册商标、注册国家地理标识等品牌建设。开发以“抚顺单片黑木耳”“抚顺柞蚕”为代表的突出地域特色、功能属性独特的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鼓励发展产地初加工,并创建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重点支持食用菌粮油、果蔬、柞蚕、三大优势品种做大做强。
2.深入推进有机农业、品牌建设。持续推进有机绿色续展工作,继续开展特产之乡、地理标志认证等保护农产品的创建活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让老百姓的餐桌都是放心安全食品。
3.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模式。重点要在“抚金线”沿线产业带及“通武线”沿线产业带两条带上实现产业突破。打造精品采摘带,升级改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园区,进一步推动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
(三)建设宜居乡村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生态保护区工作。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值增值自然资本。打造“两山”文化品牌,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加快农村改厕进度,到2021年末计划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500座。完成5个村屯,防护长度2496米的穿心河治理工程。完成13个村屯美丽家园项目建设,努力完成安装路灯511盏,修建围墙8466米。
2.建立秸秆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管控和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确保我县化肥、农药使用实现零增长目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农药瓶子回收率达到75%。
3.打造幸福美丽村居。以实现“国内风范、北方特色、环境清秀、生活甜美、辽宁气质”的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散”生活环境为主要任务,稳步实施户厕建设任务,做好新建户厕的验收核对,充分尊重农户意见,保证建成一座满意一座。持续深入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创建活动,不断打造环境美、风景新的村庄。
(四)激活文化动能
1.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文体旅融合。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按照《抚顺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引领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打造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宿产业。
2.探索发展模式,推动文旅新升级。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县融媒体中心多元化建设,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央厨房”和“融媒体发布矩阵”;推进文化艺术精品工程,打造抚顺原创精品文化展示项目。推进文化+融合工程,将东部生态旅游集聚区打造成养生谷康养产业集聚区,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农业、康养等融合发展。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举办秧歌大赛、广场舞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大型文体惠民活动,培育和带动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和品牌。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基层文艺巡演、全民读书月、非遗进校园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五)乡村有效治理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道路水平,加强农村公路新建、维修及改造工作,完成计划危桥改造工作,加强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交通水平。维护农村供电安全,继续组织开展农村用电安全检查,提前消除各类供电设备安全隐患,从源头上保证乡村供电设施“零缺陷”运行,结合实际合理计划各项农网改造工程,持续提升配网供电水平,为全县广大农业生产安全用电保驾护航。
2.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一是优化教育发展水平。抓好教育“双减”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完成石文九年一贯制学校维修改造等工程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深入实施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工作,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三是夯实文化建设基础。完成县级“文图两馆”分馆建设,不断提高硬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水平。
3.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加强对全县范围农业执法力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百姓的根本利益贯穿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执法手段,打造良好农业生产环境。
(六)实现振兴乡村
1.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持续推进“走进困难家庭 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继续做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加强低收入人口帮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高贫困家庭收入,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2.加强村集体经济引领。加强“三权分置”指导确保农村土地规范流转;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完成1万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任务。稳步推进村委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政经分离”,基本完成村委会与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分开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资产管理。
3.强化农民技术培训。依托三友、富春等农业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深入开展人才对口合作。推动优秀农业技术专家对接抚顺县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交流合作。联系优秀的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基层村屯举办食用菌、果蔬、中药材、柞蚕等各类种养殖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进行农户现场观摩交流指导,使农户快速掌握实用技术。开展新任村民委员会干部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思想政治、宣传发动、服务群众、引领发展等能力素质。
4.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生活保障,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按政策要求,及时提高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各类困难群众的救助补助标准,继续做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工作。不断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持续抓好养老机构服务工作。
下步,我们将按照“五个振兴”要求,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抚顺县振兴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