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重点领域公开 >> 县级基层信息公开 >> 生态环境领域 >> 环境保护

社河河口生态湿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公示
来源:市政务公开网浏览:11115次'时间:2015年7月8日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1578日我局拟对社河河口生态湿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578日-201571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24-52867489(行政审批大厅)

  通讯地址: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临江东路21号  邮 编:113006

一、   项目名称

社河河口生态湿地建设项目

二、   建设地点

社河腰堡至台沟段

三、   建设单位

抚顺县水务局

四、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抚顺市环科院

五、   项目概况

社河河口生态湿地建设项目总投资6857.75万元,建设内容为对社河(腰堡—台沟段)及其上马支流27.98公里河段长度进行两岸生态治理。具体为生态湿地(滩地型):左岸2处,右岸6处;堤防加高培厚:左岸15230米,右岸14730米;格宾石笼防护:左岸15230米,右岸14730米;生态防护带:左岸19650米,右岸27535米。

六、    环境保护措施

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1废气治理措施

1)扬尘控制

施工现场可造成尘土飞扬,在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时也会造成水泥粉尘散发。通过施工现场的交通干道上,因运送建筑材料的车辆增加,交通扬尘和物料散失量将相应增加。总之,施工活动将造成局部地区大气环境中TSP浓度增高。尤其在无雨季节,当风力较大时,施工现场表层1-1.5cm的浮土可能扬起,经类比调查可知,其影响范围可超过施工现场边缘以外50m远。根据《辽宁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施工期扬尘控制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l 施工期间,建筑材料不得无序堆放,应设围栏设施,以减少扬尘、粉尘扩散的污染;

l 建设工地上所有暴露地面应经常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在车辆进出或刮风不致形成大量扬尘;

l 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应加强防尘措施,水泥应贮放在散装水泥罐内,并在下部出口设置防尘袋,以免粉尘的散逸,既节约材料,又减少了污染;对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清运到指定的渣土堆场,以防扬尘污染;

l 对施工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可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如佩戴口罩,力图把运料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l 对于生态带种植土应当采取覆盖等防治措施,树种栽植后,应当当天完成余土及其它物料清运,如不能及时完成清运的,应当进行覆盖。

如果施工期间对车辆行驶路面进行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表6-1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对道路洒水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可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因此,本项目配备6台洒水车,定期对是施工场地和道路进行洒水抑尘。

6-1                   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

距离  m

5

20

50

100

TSP小时平均浓度 mg/m3

不洒水

10.14

2.89

1.15

0.86

洒水

2.01

1.40

0.67

0.60

2)尾气防治

施工机械尾气污染控制主要可通过加强设备维护和车辆管理,控制车辆和机械的非使用时间的运行,以及减少车辆空挡等候和减速状态下的运行,提高其利用效率等,以达到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另外,施工机械和车辆要定期保养,保证安全正常运行,防止燃油泄漏,减少燃油废气产生量,以减少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所用燃料,应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秸秆和煤炭使用量,防止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1.2废水治理措施

社河河口生态湿地建设项目主要施工基本在社河两岸及河滩地进行,因此工程施工时要按照规范施工,严格杜绝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地表水体,严格禁止在河道内挖沙取土。为此,在施工场地设置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回用。

1.2.1施工废水治理设施

砂石料冲洗废水中固体悬浮物浓度较高,主要污染因子为SS,需要进行沉淀处理后,方可回用于施工生产。针对砂石料加工废水中悬浮物颗粒较大,沉淀速度快的特点,采用间歇式自然多级沉淀的方式去除易沉淀的固体悬浮颗粒。因此各施工场地均设置沉淀池,根据项目施工工程量,共设置6处多级沉淀池。施工废水经多级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工序。

1.2.2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施工期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进行处理,在施工区人员集中的区域修建防渗厕所和化粪池各6个,并有专人定期进行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清运,作为农肥浇灌农田。工程结束后,要立即对防渗厕所和化粪池进行拆除,并对原址进行彻底清理、消毒,以免污染河道水体和周边环境。

同时,严禁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随意堆放,应设储存场所分类收集,并设苫布或雨搭遮盖,防止雨水冲刷;

并对化粪池基础防渗,池底防渗采用现浇防渗钢筋钢纤维混凝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12cm/s)和防渗涂料面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12cm/s);

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机械噪声和交通噪声对环境影响也比较大,施工机械的噪声源暴露在空旷的环境中,基本无防护措施不容忽视。建筑物料的运输将使交通干道上重型车辆往返数量增加,从而使交通噪声相应增大。交通运输工具是流动声源,对环境的影响面也较广。由于厚实草地和树木对噪声有一定的吸收作用,为减少建设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现场周围的植被、树木应尽量保留。同时,通往施工现场的道路路面应及时修整以保持良好的路况。对施工期噪声污染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l 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十五日前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本工程施工场所、期限、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l 根据施工工艺特征确定环境噪声敏感点,并采取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

l 本项目杜绝夜间22:00~7:00施工,控制作业时间,禁止出现夜间扰民现象;

l 施工过程应尽量使用商业混凝土,减少搅拌机使用频率;

l 运输车辆应尽可能减少鸣号,尤其是途径村庄、学校等敏感区域。

1.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4.1施工垃圾

工程弃渣包括永久弃渣和临时弃渣,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土石方平衡计算,本项目无永久弃渣,只有部分临时堆土。对临时堆土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及覆盖等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对施工垃圾还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l 建筑垃圾分类堆放,分类处理,尽量回收利用,如废石料,水泥等,减少产生量;

l 严格核算施工用料,加强回收利用,减少垃圾产生量;

l 严格管理弃土方,不准任意弃方;

l 河道两岸现有垃圾应及时清除,避免影响施工和污染河流水质;

l 施工前表层耕植土应收集堆放,以作为后期绿化之用。

1.4.2生活垃圾

本项目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为厨余、塑料、废纸等,为防治生活垃圾污染环境、引发疾病,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施工场地设临时垃圾箱,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运。施工场地应配备卫生清洁管理人员和垃圾推车等清扫设施,保证不出现垃圾随处堆放的现象。

施工期临时环保旱厕需做防渗处理,同时粪便定期清掏,施肥农田,严禁向河内倾倒。

1.5生态补偿措施

工程施工无永久占地,临时占地为河床两岸及河滩地区域,临时占地面积约2km2左右,主要植被为杂草和农作物等,在工程竣工后需要恢复耕种及原地貌。因此,在基础开挖时要将表层土和深层土分类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将表层土回覆于原地表,并进行植被恢复。为配合生态建设、突出生态带景观效果,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应以乡土草种和灌木为主。根据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建议选择作物种类见表6-3。由于临时占地造成的经济损失,应采取经济补偿方式进行补偿。

6-3                       植被恢复优先选用树种

序号

种类

名称

1

灌木

红毛柳、紫穗槐、葛藤、山葡萄、胡枝子等

2

草本

狗尾草、三叶草、羊胡草等

1.6人群健康防护措施

因项目所处大伙房水库上游,为防止对饮用水源造成威胁,要加强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在施工初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疫情检普查,建立相应疫情档案。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人员和厨房工作人员进行体检,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病,对已发生的病例要隔离治疗。

施工场地和厕所要定期清扫消毒,垃圾和粪便定期清运,并采取药物喷洒,避免传染病流行,保护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2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位于大伙房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因此,水质保护工作格外重要。项目投入运行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河水质的保护,严禁向河道内排污,严禁村民向河道倾倒垃圾。进入湿地区域人员不允许长时间逗留,严禁烧烤、野浴等活动,不允许随地大小便,严禁随手乱扔垃圾,保证地表水体不受任何污染。同时,还要加强对两岸生态带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限定,并做好环保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七、  公众参与

2014721~ 23日,建设单位组织开展了本项目的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工作,调查的对象包括项目实施河段流经上马乡、后安镇共15个村屯的居民及政府工作人员。在开展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采取走访调查方式发放了100份公众参与调查表。

43%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周边环境非常好,42%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周边环境好,15%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周边环境一般;75%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的实施将缓解周边的环境问题,7%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的实施对周边环境问题无作用,18%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的实施将加重周边的环境问题;84%的被调查者认为环评中所提的环保措施合理,16%的被调查者不清楚环评中提出的环保措施是否合理;91%的被调查者认为采取环保措施后项目实施对周边环境问题的影响可以达到接受的水平,9%的被调查者认为采取环保措施后项目实施对周边环境问题的影响不能达到接受的水平;95%的被调查者对本项目实施的总体看法是支持的,其余5%的被调查者对本项目的实施持无所谓的态度,无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