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重点领域公开 >> 县级基层信息公开 >> 义务教育领域 >> 教育督导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和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来源:教育局浏览:82次'时间:2021年8月25日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抚顺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的有序开展,夯实“三个课堂”,打造“五色教育”,把学校美育和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青少年综合素质,现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和体育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面落实美育体育,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美育和体育纳入学校学生培养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实施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立足时代需求,把学校美育和体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深化教学改革,遵循美育体育特点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体育人、以美化人、面向人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革命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观和审美观。

坚持面向全体。遵循点上看均衡、面上看优质、线上看发展的要求,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体育育人机制,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缩小校际差距,整体推进学校美育和体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分类指导,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鼓励内涵发展,因校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美育体育品牌,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和体育发展新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整合美育体育资源,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健全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中小学生美育体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建立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形成多方联动、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美育体育新格局。

3.工作措施

要重点围绕解决当前体育美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以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强健体魄和培养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系。

要按照“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环节,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引领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要加强教育与体育、教育与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要坚持五育并举,实施五育互育,打造五色教育,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可持续优质发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工作目标。到2023年,配齐配强专业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和美育课程,学校体育和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教学有案”“课时有量”“参与有面”“课间有样”“课外有影”的五有建设目标,五色教育初显成效,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体系。

二、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树立学科融合理念

5.严格落实美育体育课程目标。各学校要站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体育和美育课程,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基本要求;围绕“一年养兴趣、二年打基础、三年有特长”工作目标,按照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和提高学生审美人文素养的目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遵循国家相关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并结合本校特点积极开发艺术特色课程,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保证课程思想性、教育性和持续性。

6.不断完善美育体育课程设置。各校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整理制定中小学生必唱N首歌曲。

各校要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校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7.全面落实美育体育课程计划。各校要规范执行国家课程标准、辽宁省课程设置方案,以及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确保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程。

对于国家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1-2年级每周要开设4节课,3-9年级每周要开设3节课;音乐美术学科课程,1-6年级每周各开设2节音乐课、美术课,7-9年级每周各开设1节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程在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3至6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对于课后服务和二课活动中的校本课程,各校要结合学校和相关机构资源配置、服务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安排学生参加各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影片等;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和乡村少年宫等资源场所开展相关活动;美育体育课小学阶段每周至少四节,中学阶段每周至少两节;7至9年级在语文、校本课程等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课时的书法课,并明确初中三年的书法学习目标及内容;此外,中小学校必须在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1节体活课;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

对于社会实践,各校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造“五色教育”,统筹制定研学旅行方案,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实践,保证每年至少一次,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统筹规划,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循序渐进。

8.积极开展学科融合实践活动。各校要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和教育特质的学科五色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大课间学生体育美育活动;深入开展艺术实践工作坊、班级合唱、校园集体舞、乐队和戏曲等美育实践活动;开展研学活动,建设体育美育兴趣小组或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常态化实践活动。

9.严格落实美育体育底线要求。各校要把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作为落实美育体育的底线要求,重点抓好课程开设齐全、课程名称标准、课时数量达标、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等工作。每学期开学两周内,要通过校外公示栏、校内宣传栏、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开全校总课程表、节假日安排表。各班级要在教室张贴课程表,同时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告知每一位学生家长。

三、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五色教育体系

10.夯实教学常规,突出知识传授。“第一课堂”强调规范化,侧重于知识传授,体现了国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性、组织性和系统性,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放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提升教师“教”的艺术,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11.突出能力养成,提升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是指校内的学习场所,是指除“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校内资源;为深化和拓展“第一课堂”的学习内容,通过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文化走廊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得到多元全面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学校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团作用,与课后服务5+2、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密切关联,是学生基于课后作业完成、兴趣爱好培养、技能技术习得、身心健康锻炼而进行的素质拓展。

12.  突出人格塑造,提升品格修养。第三课堂,是指走出校门以外的社会实践学习锻炼场所,主要以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服务设施和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为活动载体的课堂,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提升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使得更多的社会知识、社会经验、社会文明入心入脑,达到学思知行的融合统一,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

13.做活第三课堂,打造五色教育。五色即红黑绿金银,红色教育即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班团队会、主题教育日、主题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研学基地等,开展红色传承教育;黑色教育即利用学校周边农场、合作社、铁矿、志愿服务、研学旅行和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等,开展农耕文化和现代科技教育;绿色教育即利用农场、农庄、农田、志愿服务、研学旅行和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等,开展现代农业和绿色生态文明教育;金色教育即利用每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展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促丰收等金色成功教育;银色教育即利用冬季,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银色冰雪教育,打造青少年冰雪运动特色校。

14.树立大教育观念,构建学习共同体。各校要落实“开强体育课,上好美育课”要求,打造“三个课堂”,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实现教育要素的整合和科学配置,实现教育内容的时空环境优化组合,实现教育管理与组织体系的深度融通,培养学生敏于思考、富于创新、勤于实践、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品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建立教师学生在全学段、全领域的学习共同体,在学生的理解记忆、拓展应用和再现实践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发展突出特色

15.配备美育体育专任教师。各校严禁体育美育学科教师转任其它学科教学,已转任其它学科教学的体育美育教师必须由学校重新安排担任原专业学科教学(尤其是校级中层以上干部);将美育和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和指导参赛计入工作量,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对常年担任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的主教练或25人以上的艺术社团(合唱团、舞蹈团、艺术工作坊、艺术社团等)的主要指导教师,被评为“课外活动优秀辅导员”的,在参加职务评审和聘任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16.统一每节课时间和规范铃声、课间音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的规定“小、中学生每节课时间不应超过40分钟和45分钟”,各校中小学部每节课时间统一为40分钟;一律用音乐铃声代替传统铃声,以不同音乐铃声提示学生“现在该做什么”;课间和午餐播放音乐;音乐以红色歌曲、校园歌曲和中国经典曲目为主,音乐曲目要定期更换;要有效控制校园铃声和广播音量,校园边界音量白天不超过55分贝,晚上不超过45分贝,室外广播设备尽量不朝向居民区。

17.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各校要以“走出教室、走向操场、阳光体育、健康成长”为主题,号召全体学生“走出来、动起来、赛起来”。学生校园课外体育锻炼包括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容。各校要严格落实课间操、眼保健操制度,保证每天一次间操、两次眼保健操,做到同操同曲、同步上下课,保证每天要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包括:广播体操和校园特色操。广播体操为第九套广播体操或舞动青春;校园特色操为:啦啦操、武术操、健美操、韵律操、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武术表演、花样跳绳、花样跑步、跑操、体能操、跳绳、踢毽子、跳皮筋、传统游戏等特色体育项目,校园特色操的种类可根据校情自定。定期举办县级大课间观摩活动。

18.完善课外和竞赛活动机制。各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活动,丰富课外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趣味性,确保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享受美育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建立健全竞赛体系,通过举办面向人人的班级赛、年级赛、校园体育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为每名学生“赛起来”搭建平台,使每班(校)都有“班(校)级歌(能)手”,促进学生竞赛活动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每所学校都要举行经常性的展演和展示活动,每年组织校级艺术节、运动会实现集中展示,在这个基础上每年都组织不同项目、不同内容的校级展示和展演,每三年举行一次综合性的学生艺术展演和运动会。定期举办县级“童心向党,强国有我”、“少年中国,强国有我”和“中华经典诵写讲画大赛”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五、切实加强组织保障,持续有序推进工作

19.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成立学校美育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统筹全校发展工作负总责,相关责任人负责落实实施项目化管理;建立健全校长牵头、部门分工负责、全校广泛参与的美育体育工作机制;每学期按照职能分工,落实好推进学校美育体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

20.更新教育理念。各校要突出因材施教,静心思考课堂教学改革新生态,潜心研究不同学段教育新内涵,把落实国家课程要求与课后服务、校外研修、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加强中小学校“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等进行有效统筹,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多领域、多层次、多学科深度融合,夯实“三个课堂使”,打造“五色教育”,使“立德树人”在课堂深耕厚植,彰显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

21.建立工作机制。各校要做到面向人人、覆盖全员、“一校一案”、持续实施,把课外美育体育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体安排,认真组织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和挤用,其中“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教育教学成果将以主题活动、专题教育、研学活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教研活动、运动会、艺术节(周)和特色作业等形式展现,注意过程性材料和相关视频的收集整理归档。

22.加大投入力度。各校要充分保障体育美育经费投入,保证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教师聘任、教研活动、教学培训、外出比赛交流、体育服装等所需经费,将体育美育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安排。要加强体育美育资金管理,做到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建立健全资金绩效考评机制。

23.加强制度保障。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美育体育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及学期实施计划,尤其是做好各种活动的方案以及相关安全预案;教育局将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把学校开展美育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作为学校以及校级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24.营造校园环境。各校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课间音乐、教室、走廊、宣传栏和新闻媒体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关注师生健康,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培育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温馨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