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重点领域公开 >> 县级基层信息公开 >> 义务教育领域 >> 教育督导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抚顺县关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来源:教育局浏览:124次'时间:2020年4月16日

为深入贯彻全国、辽宁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3.实施原则。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积极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切实满足不同群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坚持重点突破,持续推进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积极破除制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内涵发展的各类问题,以改革创新解决难题、补齐短板、激发活力、推动发展;坚持“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主要抓手,实施五育互育,落实五育并举,提高整体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工作措施。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德育、教学、质量评估等常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激励和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引导学校打造浓郁的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通过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举措,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引导学校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重点围绕义务教育的育人目标,推进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改进功能,提高义务教育治理能力,完善教育治理体系。

二、坚持五育并举方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5.突出德育实效。落实《抚顺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思政课引领作用,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健全创作激励与宣传推介机制,提供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文化精品。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配齐配强专职教师,开齐开好心理课程。

6.提升智育水平。学校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高质量地推进国家、地方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增加学生的积累。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杜绝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7.强化体育锻炼。学校要制定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积极开展体质健康监测。开足开齐体育课,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每所学校至少开展1项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定期举办县、校级学生运动会、体育节、足球、篮球比赛、大课间比赛、跳绳比赛等,倡导全员参与。精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进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提升学生视力健康水平,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8.增强美育熏陶。学校要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教育,开展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系列活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少年宫、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县、校园艺术活动、校园歌手大赛等,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广泛开展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

9.加强劳动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校要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

三、强化教育常规管理,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10.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学校要落实《抚顺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贯穿始终,深入挖掘本土资源,系统设计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德育工作内容,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学校要以创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劳动教育特色校”“书香校园”为抓手,以“每周升旗仪式”、“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为载体,创新工作方式,凸显德育特色,做到德育计划、课时、教材、教师、教案“五落实”,实现教学与管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主阵地功能,建立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用经典浸润思想,用文化改变行为,形成德育长效机制。

1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校要落实《抚顺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及地方规定课程,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坚持集体备课和按任教学科年限分类弹性备课制度;坚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原则,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精讲多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进行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构建“教育+互联网”教学模式;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提高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引导评价方式的转变。

12.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学校要把课堂作为教学的主战场,以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引领,关注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反思等环节,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效率。学校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研组听评课、教学研讨、说课、课件制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中小学优质课、教学基本功大赛、学生语数英综合能力竞赛等主题教学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在研究中达成共识,充分发挥教研在提升教育质量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团队意识。同时要关注常态下的常态课、师生互动共建、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呈现,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探索,彰显教学机智。推行校长进课堂制度,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必须任课,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中、小学副校长不少于60节。

13.加强作业考试辅导管理。学校要加强对作业的统筹管理和科学指导,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和批改能力。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作业长效管理机制,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纳入科研、教研、教师培训的内容之一,并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完善校内课后服务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14.强化教务常规管理。学校要加强和完善教务工作的管理,科学编排学校每学期的课程表,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每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经常开展教学检查,严禁教师随意加快或延缓教学进度;建立和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提高教务工作的计划性和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性,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要将实验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找准薄弱环节,强化实验教学管理,落实实验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的学籍管理,规范学生入学、转学、休学、退学等手续。

四、补齐基础教育短板,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15.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校要聚焦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组织学校骨干力量,以课堂改革为切入点,以校本化的教研为手段,解决制约课堂教学改革中如教案设计粗糙、课堂模式粗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等瓶颈问题。积极构建学科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主动观察、独立思考、交流分享中获得自我成长与进步,使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学校每学期要开展新教师、老教师、骨干教师观摩课,县每年要举行师生素养大赛、评优课、观摩课等。

16.深化校本研修工作。学校要健全校本研修机制,优化教研队伍建设;完善小课题研究、片区教研、网络教研等形态多样的教研合作共同体,采用“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沟通协作”的项目运作方式,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引导教师做实课题研究和专题研修,不断深入改进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片区教研、成立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坊等方式,搭建跨越学段、跨越学科、跨越团队、跨越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合作研修和工作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丰富校本研修成果。为完善校本研修县级交流激励机制,教育局定期开展校本研修集中评看、现场观摩、专题研讨、多向互动、经验交流、学分认定、表彰先进等系列活动。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专题、有反馈、有落实、有成效,并形成每月至少一次的教研活动常态化机制。

17.健全学校专业化发展机制。学校要主动提升理念、完善学校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补齐短板。成立“优秀校长工作室”、“优秀主任工作室”、“优秀班主任工作坊”、“名师工作坊”,通过建立完善例会、研讨、研修、专题论坛等机制,促进校长、主任、班主任和教师专业化、职业化成长。选拔培养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开展“教研员与青年教师结对培养工程”、“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对青蓝工程”。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坊”、“教学能手工作室”等方式,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全员培训、特岗教师三年培养计划等活动,提升中青年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

18.打造体艺特色品牌。学校要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和人格素养为目标,以构建体艺育人特色品牌为突破口,以体育竞赛、校园艺术节、课外体艺活动为载体,通过阳光体育竞赛、艺术展示(展演)、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途径,适时开展足球、篮球、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合唱、舞蹈、绘画、书法、诵读等活动,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体艺活动项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发挥专业教师特长,努力形成一校一特色的体艺教育,促进体艺教育品牌形成,扩大教育影响力。

五、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9. 探索“乡村实践基地”的劳动教育模式。提倡各校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与乡镇和学校所在地村委会积极沟通协调,探索“乡村实践基地”的劳动教育模式。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各校要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

20.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理顺教研管理体制,完善县、校教研体系。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立教研员乡镇学校联系点制度。

21.实施五育互育,促进五育并举。五育指德智体美劳,互育指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根据五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的相互包容、交汇、渗透、补充等特点,强化五育之间的动态联系及相互作用,在一育中渗透五育,在五育中实现一育,使五育通过互育实现共生与融合。各校要系统思考、整体设计,五育仅仅并重还不够,还要注意各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一育带动五育,实施五育互育带动学校特色发展,形成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

22.制定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普通话诵经典,规范字书中华,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诵读、书写、讲解、落实等文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课程教材、资源平台及学生奠基建设为基础支撑,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少年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中国底色,为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每年定期举行县级汉字听写大赛、古诗词诵读比赛等。

23.提炼学校文化体系。以稳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性、继承性、创新性为思路,以学校文化的系统设计、全面实施和特色提炼为主题,以物化形态、学校传统、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学校文化的“新体系+大构建”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校园环境、厅廊文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学校展览室和档案室等物化形式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继承与发展。

24.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初步建立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用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学生开始,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25.实施义务教育质量评估工作。落实《抚顺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和《抚顺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科学评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不断完善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定期由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督学责任区组成的协作督导组对每校形成督导报告,引导学校探寻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方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26.落实学校管理标准。以办学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以对标自查、分类施策、逐项整改为重点,深入开展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工作自查,从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生源现状、功能部室使用、学校管理等方面全面剖析,制定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开齐开足体音美、实验、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师资、课时、计划、备课、考核、评价六落实,强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教育工作实效

27.全面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各校要高度重视学校管理与教学工作,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研究制定加强教学工作的规划和保障措施,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保障中小学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切实减轻学校的社会工作压力,制定有利于加强教学工作的评价考核办法,引导教师全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工作体系。

28.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学校党的领导和建设工作,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

29.强化教师的担当精神。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校长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知责负责守责尽责,集中精力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参与教研指导教学,提倡校长上公开课、示范课。

30.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部署和日常管理,强化对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微信群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创设平等、和谐、有效的家校沟通交流氛围和积极、健康、共赢的家校共育氛围。引导家庭、学校、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观。要强化与社区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的交流机制,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

31. 强化考核督导。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学校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强化教育教学督导,将其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开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项督导或协作督导。

32.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要关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工作。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坚决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大力营造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良好氛围,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